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9 题号:10553887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回答,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致命挑战来源于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2)阅读材料,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这样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变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人民日报》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揭开“变革"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概括在农村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及该措施的意义。指出“变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
2020·四川南充·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情景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1中农民拔除地主界碑的依据是?
(2)图2的农民“入社”的“社”指什么?图3又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图4凤阳县的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
(4)上述图片反映了几个历史时期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从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5)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是如何巩固新生政权的?
2023-08-02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江都县人民政府1951年8月发给某农户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两年(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材料三: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该农户是在哪场运动中获得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的?这场运动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1992年后,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8-04-23更新 | 6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开放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份……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评价这次转移?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在材料二时间轴中的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材料三   过去四十年,不论是对外贸易、双向直接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其他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国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体地,201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4.10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5%,全球排名第一。这相当于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210亿美元外贸总额增长了196倍。

——引自《国际贸易》2018年第12期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4)胡鞍钢在《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写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达顺畅)
2024-04-22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