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0707337

材料一、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殖民者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当列强的触角伸向长期封闭的中国,无论是否愿意,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接触已经是不可避免。在西方国家先进的武器和军事制度面前,清朝军队不堪一击,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侵略、掠夺的对象。


(1)“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侵略、掠夺的对象”始自于那次战争?列举与这次战争相关的不平等条约两个。
(2)面对西方国家先进武器和近代化的军事制度,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地主阶级开始寻求强兵之路,军事方面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整整14年,而不是8年。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力量,直接同日本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自1932年起,组建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的爱国知识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


(3)14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东北地区的抗日力量有哪些?

材料三、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4)北平学生组织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被称为什么?该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于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5)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各自承担的抗战任务是什么?各举一著名战役。

材料五“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的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6)材料五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列举中美双方的指挥官一位。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战略利益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依据材料,回答问题。侵略与反抗:

材料一:

侵略反抗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黄海海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据材料一,请为①②③分别填写上恰当的内容。
(2)近代中国屡战屡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联系所学,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谈谈你有何启示。

材料二:


(4)材料二中图一、图三所示通商口岸的开放分别与近代哪个条约有关?这些条约造成中国哪些领土长期与祖国分离。
(5)观察三幅图的变化,结合近代史所学知识,说说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过程呈现出什么地域特点?
2023-11-15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二: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国化为一片灰烬。

材料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1)材料一中打开这个“大帝国”的大门的战争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万园之园”指的是什么?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中“对外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中国出场的“海军”是哪支舰队?
(4)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5)通过学习上述材料的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历史感悟?
2019-10-19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探索史。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炮口的逼迫下”指的是哪一战争?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理解。

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序号时间事件
18953李鸿章在日本同伊藤博文展开和谈,并于次月签订《马关条约》
1895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18957光绪帝发布上谕,要求振兴工商实业
189510孙中山、陆皓东等人筹划广州起义
189711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7张謇弃官回乡,筹建纱厂,并于第二年投产成功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从下列主题词中选择一个,运用材料三中的两个事件,阐释甲午战争的影响。主题词:①列强侵略;②政治变革;③经济发展。
2024-01-09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