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093696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成,在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雄伟气魄和坚强领导,在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于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于一大批有专业水平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的奉献,在于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否则不可能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的时候建成这样一座在当时堪称世界水平的桥梁。

﹣﹣2020年(第九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1)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得益于哪一计划?根据材料一,指出武汉长江大桥胜利建成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国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材料三:



                    铁人                                “两弹一星”元勋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铁人”“两弹一星”元勋“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材料四: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致病率极高,传染性极强,传播范围极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4亿人民打响特殊的“战疫”。这次“战役”,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危机时,展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次“战役”,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摘编自新华社《述评:这场“战疫”让世界深读中国》(2020年2月25日)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战疫”中,中国让世界看到了哪些优势?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
棉花(万担)3280212635.2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五: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材料六: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采取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5)材料五的唱词反映了1979年凤阳地区粮食产量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根据材料六,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020-04-21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

1953年﹣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中国第一款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材料一中“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什么?中国近代开始“寻找新出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出现“许多历史上的第一”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4)你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
2023-07-20更新 | 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材料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3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2)材料二的“普选”,是为哪一次会议做准备的?写出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名称。这部宪法的诞生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2023-07-22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