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公车上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102179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晚,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屯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接着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


材料三   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10月19日,尼赫鲁到达北京。期间他受到了周恩来、宋庆龄、陈云、彭德怀、贺龙等中国政府各领域许多重要领导人的接见。

材料四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京师是哪里?其材料记载的史实拉开了什么事件的序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什么?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将什么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也是哪一时期新中国重要的外交成就?
(4)根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此后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5)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近代的北京历经了苦难,同时它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请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回首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谈谈你的感受?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馆,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季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1898年,光堵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给予特赏,以呼激励”。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百日维新的内容。

材料三下图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壮举?材料中的“贼”指谁?“死得其所,快成快哉”表现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4)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2022-10-30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屈辱、觉醒、抗争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屈辱的历史】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觉醒的民族】

材料三: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抗争的民众】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的两个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中两个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反思与启示,请说说你的感悟。
2023-12-06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为“卖国贼”。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各一例。
(2)在材料二中,19世纪最后几年康有为等领导了哪一场运动变法?拉开此次运动变法的序幕是哪一历史
事件?
(3)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最核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