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5 题号:111258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当时的新思潮、新教派,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外道异学”。据说当时有“大大师”“六十二见”或“九十六种外道”。

——《世界上古中古史》


(1)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请写出它产生的时间、地区及创立者?
(2)材料一的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是针对哪一制度?
(3)材料二中古印度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类似于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②思想理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文化发展高峰被称作什么?结合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变化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孙文《<民报>发刊词》

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回首风云际会的沧桑百年,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诸多领域除旧布新、文明进步的起点,就是那场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

——郭君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一新理论指导了辛亥革命,并概括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理由。

材料三

       

资料来源:根据颜晓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第一次(或第二次)“伟大飞跃”实现的标志及其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飞跃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列举两例图中④时期我们党提出并形成的全局性的战略布局。
2023-06-19更新 | 52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018-08-10更新 | 178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关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同学们有以下观点:小历同学持批评态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糟粕,应全盘否定;小明同学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毫无保留地继承。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023-03-24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