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 卫、霍破匈奴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11242914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流,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出秦汉时期“阶段性的友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各一例。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并根据材料说出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说出魏晋以来的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如何?结合材料二及材料三,分析归纳出现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发展趋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后期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


秦朝汉朝
南方平定南越,设桂林等三郡,遣50万人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平定南越,设九郡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都纳入中国版图
西南通西南夷,设官置力,疆域推至贵州和云南的北部经略西南夷,设置七郡,疆域推进到贵州、云南的中西部
北方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九原郡。遣3万户居民到此屯田、戍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置朔方等郡,派士卒屯田
西北
夺得河西走廊,设威武等四郡,以60万士卒屯田,加强防守。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将材料三中ABC三处填写完整。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
2023-12-22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诗歌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音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极天马歌①汉·刘彻。天马徕②兮从西极③,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记·乐书》

注:①公元前101 年,汉军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武帝作西极天马歌。②徕,通“来”。③西极,即西域。

材料二   《丝绸之路》现代诗 (节选)。一棵大树,根在长安。①枝繁叶茂,雄视天下数千年,联系着东方西方。一张名片,身为华夏,传奇着世界,中国丝绸多绵软。西汉张骞,西行路上有遗篇。②滞留匈奴数十年,西行数十载,终唱凯歌还。一张大网啊,笼住东方西方。一个世界,万千种牵挂, 同舟方可共济,换了人间。

——摘编自穆海峰《丝绸之路》

(1)课堂上同学们齐声朗读《西极天马歌》,小历同学认为应用欢快舒缓的情感语调来朗读,小史同学则认为应用高亢激昂的情感语调。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西汉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示例】《短歌行》(节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情感语调:豪迈。理由: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曹操深感只有唯才是举,迅速壮大实力,才能尽快结束战乱不已的局面,所以用豪迈的情感语调表达作者招揽人才的渴求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2)从材料二的诗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诗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诗词的原因。
2024-05-29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问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冲突不断】

材料一   灭六国后,秦始皇命“他”发兵30万出击匈奴,取得河套平原。为抵御匈奴南下,巩固北郡边防,秦始皇又下令“他”主持修筑长城。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2)请列举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两位名将。
【友好交往】

材料三   



(3)请参照材料三写出这条商路的起点A、经过地B与终点E的地名。
A        B        E        

材料四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交汇融合】

材料五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5)材料三的内容与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6)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020-02-25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