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179056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挺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义,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评价?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宣布实行的是什么变法?请你写出这次变法中维新派的一个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文”是谁?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是哪一次革命?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说出当时正在兴起一场什么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2018-12-07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史实
1862李鸿章奏设同文学馆于上海,译出西书颇多
1865在上海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附设书局
1866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72始派学生赴美国留学

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在主张以科学代宗教,用科学来根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激扬理性,破除愚昧和迷信的同时,更把民主具体落实到了人权。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用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两大最为重要的阵地。
2023-09-21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 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层次和阶段。

材料二     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当然,国防近代化也是渐进的: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建军械所。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驭、所以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设造船厂、修铁路。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要办织布局、开煤矿来增加收入。 材料三 当以“求强”为目的并不要求体制变革的“洋务”,发展到“求富”阶段后,通商口岸的勃兴、大机器生产的引进,产生了一批新式工商业者。但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却仍是传统的体系,使民间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的歧视、阻碍。


(1)材料一中的“内忧”“外患”,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2020-04-04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