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119458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材料二:   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承诺。

材料三:   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1)材料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事变”指的是什么?“事变”具有怎样的影响?请列举中国人民在敌后战场抗战史实一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14年的英勇抗战。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日军占领沈阳                                               图二卢沟桥守军抵抗日军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的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这两件事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形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并列举出这场全民族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2人。
(3)这场战争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取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4-1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题

唱红歌是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哎,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跟着领袖毛委员,走上雄伟的井冈山,革命要有立脚点,地是根枪是胆。。。。。”

——《秋收起义暴动歌》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材料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材料一歌词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事实?

(2)材料二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后东北的状况?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歌曲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民族精神?

(4)根据材料四,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

2018-03-04更新 | 1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图A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材料二   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抓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图B   日军占领沈阳

材料三   从1953年起,新中国迈出了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当时,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旧有的落后的农业经济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新中国,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基础。


   

图C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1)指出图A会议明确的党的奋斗目标。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道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图B事件对中国抗战的标志性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所做的努力。
(3)观察图C,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分布的特点。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完成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富民为始”的施政举措。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2023-09-2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