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1 题号:119911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代表人物(群体)重大事件
①洋务运动 张之洞建立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辛亥革命革命党人②武昌起义 
北伐战争③叶挺 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抗日战争中国军队④武汉会战 

(1)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武汉近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成果。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三   1919 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2021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斗争,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尽管也有英勇抵抗,但还是遭到耻辱性的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材料三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他们打出了革命与改良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两例中国人民在上述战争中反抗列强侵略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其所学知识回答,“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所说的暴力反洋运动的反应类型代表的事件是什么?其失败的的原因有哪些?
2023-11-04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1)请列举四例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中。


(3)1919年以前,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4)请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1-01-22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执政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绝非偶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张改革和革命的进步人士各一人。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三   大会(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是何社会性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什么?

材料四   刘伯承对军事指挥的不民主,个人说了算,特别是顾问的独断专行很有意见。他考虑了一下,操着一口四川话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诚如毛泽东分析,我们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我同意大家意见,不再重复了。”

          ——孟庆春:《毛泽东的辉煌人生和未了心愿》

材料五   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描述的是刘伯承在哪次会议上发言的情景?材料五中的“全会”指的是哪次会议?依据材料说明这两次会议有何共同点?

材料六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

(5)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由此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6)有人说“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她有一系列优秀特质”。请依据以上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特质?

2019-06-16更新 | 5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