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1229796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                       铁锄范

材料二∶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三∶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自(西晋)永嘉初(南朝)刘宋末,大批北方人口为躲避战祸南下,南渡(迁)人口约 90 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 还要多……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宋书·州郡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与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他们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局面,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影响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材料如图中的哪一区域?这种特色农业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改变材料二所描述的社会境况,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们采取了什么政策?后又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20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


请回答: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并说明图1和图2居民分别以种植什么农作物为主?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发挥了什么作用?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的哪些水利工程,任举一例。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述汉初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实施了什么政策?随后出现了怎样的治世?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所见,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3-01-18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材料二   《秦汉王朝大事年表》

秦朝汉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材料三   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

材料四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为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
(3)写出材料三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
(4)材料四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0-04-27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