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2397671
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摘引自《列宁全集》

材料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国不农…众力不足”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列宁推行了什么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何类似“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是指什么?此模式与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改革在手段上有何共同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高祖曰:“……(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材料一中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什么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主”是谁?并归纳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能够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1-02-22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他禁止鲜卑族不穿汉服、不说汉语,却没有禁止汉人不穿汉服、不说汉语。其实,“胡人”汉化的过程,也正是汉人“胡化”的过程。用我的理论概括,两者构成了一个“双向同体涡旋互生”的交融模式……诸子百家在河边牛车上未曾领略过的“天苍苍,野茫茫”,变成了新的文化背景。中华文化也就像骑上了草原骏马,鞭鸣蹄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余秋雨《走向大唐》

材料三   汉武帝接受“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四   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材料一中“商君”指谁?请用材料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他”是谁?““他”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4)材料四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5)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指出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朝代。
2024-03-07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下图



(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材料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
2019-09-28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