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242450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文字篇]汉字之美,美在风骨。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______;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是《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兰亭集序》被称为______,其作者是______。

(2)[思想篇]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①由材料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②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儒家和墨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医学篇]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张仲景和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分别列举二人的医学创举有哪些?
(4)[农业篇]《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是______,《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这位农学家怎样的思想?
(5)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

旁白: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D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的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请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写出百家争鸣的意义。(至少从两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你会采用怎样的治国思想?请说明理由
2023-11-14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替)田开(去掉)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均)。……集小(都)乡邑聚(集合)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兼并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2-0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1)材料一中的“子”是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战国时代诸侯国林立,政治上四分五裂客观上催生了学术思想的大繁荣,而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确立,与之相伴随的必然是对学术思想的禁锢。
(2)梁启超认为“政治上四分五裂客观上催生了学术思想的大繁荣”指的是什么?
(3)连线题,请把相关内容连线
墨家墨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庄子       “兼爱”、“非攻”
兵家孙武       “刑罚”治国,中央集权
法家韩非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孟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3-11-05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