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12456097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召,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为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荣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任就,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是如何为“始皇遂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除材料二中所述的措施外,“魏主”的改革措施还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改革有着怎样的作用?
(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问题:据材料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
2022-08-19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听了材料二中这些人的言论, 请你判断A.B.C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3)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秦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19-12-28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中国古代文明”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形成】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

齐天鼻祖


(1)材料中的“轩辕”是谁?他与图中人物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何地位?
【国家统一】

材料二

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铜方量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据图写出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名称。
【思想引领】

材料三     (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汉武帝将“儒术”扩展并延长的重大举措有哪些?有何历史影响?
【制度创新】

材什四(该制度)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4)据所学知识写出“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及武则天完善“该制度”的措施。该制度在宋朝的发展得益于哪一统治政策的推行?
2019-06-06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