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2800040
习近平说:“我们学习历史,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隋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隋唐历史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从乱世中统一的皇帝,无非两个,一个秦始皇嬴政,一个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把基础打得多么牢靠,直接带来后世唐朝的辉煌。

——摘编自《隋唐历史》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大腿)以啖(dan,吃)腹,腹饱而身毙。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开元初,四方丰稔(庄稼成熟),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开元纪事》

材料四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时间。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3)材料三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绩?材料描述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唐朝时“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
(5)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隋唐历史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般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摘编自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斯认为秦国能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个国家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2022-06-07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举出2例即可)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如下图:

(3)图中两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思想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材料四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待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文明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对亚历山大二世怀有尊敬和感激之情?

2018-06-16更新 | 2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之治是中华文明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载舟覆舟之喻,这是孔孟荀说过的话。贞观君臣深切感受到其中的警示意义,形成了一种民本意识。

——摘编自任世江《大唐的辉煌与社会风尚》

材料二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编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之《求谏》

材料三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区”,当年的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

材料四   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所以,唐王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牛致功《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贞观君臣”落实“民本意识”的举措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关系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唐朝前期人口户数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唐都长安的特点有哪些?这反映了唐朝前期什么样的社会特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国际地位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2022-06-1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