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2 题号:12806805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答出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从唐宋到清朝,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20七年级下·广东湛江·期末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中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此河”的开凿对后世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是谁?为了“存百姓”,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19-08-12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宋代的国际贸易,出口以丝帛瓷器为主,其他工艺品也多外销。南方进口的商品,以香药及宝货为主,北方进口则以皮毛及马匹为多。南北进口货,又都有一部分由中国转运,如香药转运辽与西夏,再运往中亚各处,北来皮毛则转运到日本及南方。当时中国的作坊工业,相当发达,铁器、铜器、漆器,甚至印刷品,都可外销。宋代经济发达,金属货币不够用,必须从日本进口铜斤,从大理进口白银。最后,竟发展了“交子”,……宋代的国际贸易,较唐代为发达。因此,南宋偏安,却因为有海道贸易,财富竟胜于国家全盛时。

——摘自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摘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在农业方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甘薯等得到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增加。清代手工业的发展也超过前代,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了一些以手工业为主的城镇。城市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部分大城市中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在江浙一带已经有了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盐业市镇、渔业市镇、交通业市镇、刺绣业市镇。

——摘自马珍《“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问题新探》

材料五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迁移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摘自曹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一所述的“天下大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发达的表现。
(3)材料三中“南北经济格局演变”指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5)根据材料五,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2-11-16更新 | 10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宋朝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如图)


材料二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人口激增,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同时,杭州也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货币经济、文学艺术、娱乐、工艺技术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当时中国商船最远到达哪里?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南宋定都杭州的主要原因。
2019-12-23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