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9195315
宋朝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如图)


材料二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人口激增,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同时,杭州也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货币经济、文学艺术、娱乐、工艺技术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当时中国商船最远到达哪里?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南宋定都杭州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二 晚清之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深厚传统的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1905年,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宣告终结。它的废除和当时新的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使读书人同社会现实生活更为贴近,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考试改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科举制度的创立与终结分别在哪一朝代?结合材料二,概括科举废除的社会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从科举制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023-09-09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 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材料一   ①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②例如,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③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他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④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⑤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⑥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从材料一中找出历史事件与观点,并做出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描述历史事件(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对比材料二中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示意图,写出东京城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雄踞徽商、浙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战乱。

                                                    ——摘编自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4)从晋商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宝贵的商业精神?

材料五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摘编自李治亭《清史》


(6)依据材料六,说出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分析城市发展的原因。
2020-07-30更新 | 15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①__________”。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在福建路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贩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的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处的历史事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南方农业经济进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2022-09-28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