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金的崛起和靖康之变 > 靖康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283846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和“南宋”分别被哪两个政权所灭?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宋代棉花的种植推广.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2)材料二中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这则材料说明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作为太湖明珠的无锡地区,现存良田已寥寥无几,请你为我国粮食安全献计献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在和与战中不断碰撞不断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   “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摘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一反映的和议的名称。结合材料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胡虏”“匈奴”指的是哪少数民族?其中“靖康耻”对应的史实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请你列举两例。
(4)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2021-06-19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词中“靖康耻”是指哪一例事件?
(2)岳飞带领“岳家军”与“胡虏”进行的经典战役是什么?
(3)请你描述一下那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可以从战争的目、性质等方面来思考。
2020-08-17更新 | 1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国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材料二   (宋)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改变、更换)八姓,兵革(战乱)不息,苍生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非它故也,节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明白)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朱熹《朱子语类》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国破”是因为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春望》的作者被誉为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指哪一历史时期?据材料指出,“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写出赵普的对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宋朝“一切收了”的措施。材料三认为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造成材料三中“靖康之役”的是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2023-04-24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