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两晋兴亡及江南开发 > 西晋兴亡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西晋的兴亡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7 题号:12896077
人口见证时代变迁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北方移民的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北方某些先进的手工业技术的传入,由于移民南迁引起的麦粟等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皆有利于农业手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移民及时补充了江淮地区和江南等地区在南宋初期大量下降的人口,使上述地区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而不致因缺少人口陷于停滞或后退。

——摘编自吴松弟《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移民对于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①秦始皇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

②西晋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数十万人逃往南方,形成人口迁徙高潮。

③明太祖在位时,在长城一线设置了9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

④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口1000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口5700多万。


(2)用材料二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战争是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_______
B.统治者通过强制移民来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________
C.政局动荡导致人口迁移,改变人口的空间分布:_______

材料三   1801-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和乡村人口估计


——数据来源:王红印《14-19世纪中英人口数据梳理分析》


(3)依据材料三,说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指出促成这一趋势的背景。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普查

时间特点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1964年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1982年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1990年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为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确定人口社会问题提供了翔实数据   
2010年国务院于2010年5月12日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2020年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普查项目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增加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

(4)依据材料四,指出人口普查工作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创业不易,守成更不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据材料一,分析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时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二   毛玠初见太祖(曹操),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行之。


(2)据材料二,概括毛玠给曹操提出成就霸业的两条措施。

材料三   司马炎病故,继位的惠帝司马衷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爆发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3)据材料三,概括“八王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材料四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摘编自《魏书》卷四十


(4)据材料四,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问题?并据此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2020-03-11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与其他民族相交融,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发展历程中,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上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华夏”被当作中华民族的称号。《左传襄公二十六年A》有“楚失华夏”之说,这是关于“华夏”一词的最早记载。

——摘自《教材解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

材料二   自东汉B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在北方地区形成了各民族错处杂居的局面。西晋C末年,政治黑暗,汉族大量流向边远地区,从而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向中原地区展开更大规模的迁徙。晋室东渡,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并接受大一统思想,以华夏正统自居,作为自己政权合法性的思想武器。入主汉地的各少数民族往往自称是炎黄等传说中的华夏先王之后,从族源上认同华夏。

D晋南北朝E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在政治上逐渐由割据走向统一的同时,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南北文化差异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为后来隋唐F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根据所学,请把上述材料中指代时间的代码BCD分别填入下面图示括号里。(如“A”指代襄公二十六年,“E”指代南北朝时期,“F”指代隋唐时期。)
2023-02-13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2017年山东威海卷)在中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面临着统一与分裂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材料二       台湾大事记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材料三     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上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说出材料三中“两种不同制度”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三,说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
2017-09-14更新 | 2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