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中外交往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遣唐使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300867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两个地区的古代人类走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中国人选择了定居的农业,从而使星罗棋布的农业村落逐渐融合成为几个大的文化区。欧洲的古代人类则走在不断地征服和扩张的道路……农业文化其实是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和北非地区文化的移植。


(1)用史实证明中国和欧洲古代人类所走的道路。依据材料概括两国不同的道路给各自的农业文化发展带来的结果。

材料二:中国的青铜时代,欧洲内部呈现文化的多样性,不至于像中国一样,形成一个过度同构的单一文化。中古时期,中国吸纳了许多外来因素,发展出多元而活泼的文化精神.欧洲逐渐发展为单一的系统,以宗教为主,逐渐走向僵化、独断。


(2)依据材料对比欧洲和中国文化特征的转变有何不同?
(3)结合唐朝、元朝的史实,说明中古时期中国文化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6世纪之后,海洋航道的开通,东方和西方能够直接接触。这两个大文化系统之间开始互动,总的来讲,欧洲解除了宗教的束缚,迎来了开放自由思想的启蒙时代,走完了从谷底重新开辟新途径的时候;而中国,则在盛世以后,出现下降的趋势。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与之相关的史实并进行简要阐述。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之中,从肯德基、可口可乐这些快餐文化,好莱坞、走秀这些精神文化,到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中。

——以上材料摘自《中西文明的对照》


(5)依据材料分析西方文化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与我国实施的哪一决策有关?

材料五: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经济、科技日益发展,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化的文化大交流,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浅谈现代中西文化交流》


(6)依据材料指出当今文化交流呈现的趋势。在此趋势中,我们应如何去做?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对中国优秀文化益加叹羡和憧憬,朝野上下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形成一股狂热的学习高潮”……为了实现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在唐朝建立后的二百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遣唐使组织完备,成员有翻译、医师、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等,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日本遣唐使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该时期“醉心于学习和模仿”使日本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一支强大的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队伍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占总数的78%。这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成为新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被誉为“共和国航船全速前进的动力源”。

——摘选自《国家记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大量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原因,并指出留学生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留学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023-09-16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二   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相,反对酷吏政治,防止后宫外戚干政,对宗室成员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予军政实权。同时肃清武则天和韦皇后余党,贬斥一批恃功要权的功臣,有效地遏制了内乱的萌发。唐玄宗还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格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件大事。
(2)根据材料写出唐玄宗前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
(3)读史明智,你读了唐史,觉得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借鉴些什么?
2023-03-22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世界文化的交流促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①、中国的②和长江流域、南亚的③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各大文化区域的文明成果多姿多彩,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特点。

——整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初中历史课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②、③处填入相应的内容。请根据材料指出人类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和前4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希腊古典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纯粹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希腊的文化特征也深刻地影响了地中海地区和西欧的艺术、文学以及道德思想。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指出希腊古典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三   来自初中历史课本的摘抄笔记(二则)

笔记一: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其统治者重视知识,重金延揽翻译人才,把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在吸收和消化古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特点,逐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笔记二:唐朝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人数众多,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13世纪时,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波斯、欧洲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3)请结合材料三,围绕“文化交流”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3-12-03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