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5 题号:1313387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   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1925年孙中山先生国事遗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发挥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现在革命尚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一例说明后来同志为革命成功进行了哪些努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2016-10-12更新 | 87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我国近代民族危亡之时,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怎样的国家?

材料二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在1949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

(2)请你列举材料二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我国所涌现的两位人民英雄人物。

材料三   中国近代部分大事表

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影响
虎门销烟林则徐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学生、工人、群众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有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人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和杰出代表,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请你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二


          

材料三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五   学习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的近代史除了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外,它也是一部探索史。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是中国人至五四运动前(1919年)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特点和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出发点。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我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有何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早期探索历程中学习西方内容发生的变化以及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023-11-09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