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13247007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B.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
C.作者认同土地改革D.人民公社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2021-07-16更新 | 33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粮食总产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197.65
A.“大跃进”的掀起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019-05-17更新 | 69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56年,刘少奇曾指出:“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完成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2024-05-11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