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9 题号:13269853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对外交往,既有交流互鉴,也曾固步自封。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

材料一:



(1)上图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商路,写出这条商路的名称。图中的A处是哪里?

材料二



(2)与图一、图二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1757年,清朝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与外界隔绝”体现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危害?

材料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请列举一例。
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地图反映的路线图,张骞走过几次?目的各是什么?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二中斜线覆盖区域指的是当时的哪里?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对比图一和图二,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社会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019-01-01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丝绸之路。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谁?东汉派谁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这条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3)汉代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哪里?
2021-03-01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1)“打通(陆上)东西方大通道”的是谁?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二   



(2)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以上人物的事迹都名垂青史。请将以上人物的事迹按对外交往的特点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依据,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简述其事迹。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二图片和史料说明宋朝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材料三都是对清政府哪一政策的评价?依据材料四,归纳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
(5)从汉唐到明清,中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2020-07-18更新 | 1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