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335806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直至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才否定了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我国才得以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常春、张荣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还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他还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材料三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九年级(13)班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依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项即可)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依据材料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9-03-27更新 | 8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有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列举在此期间工业领域的成就两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二,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材料四   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4)从材料四中反映出深圳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021-06-28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岁。”

(1)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材料二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材料三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3)请列举出一个特区,并说说特区的作用。

【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材料四如下表。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1978年3642亿元第15名
1990年18668亿元第10名
2000年99215亿元第6名
2010年362181亿元第2名

(4)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018-03-12更新 | 3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