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祖国统一大业 > “一国两制”的构想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34386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1956201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56196919701971197220082018
建交国家数2549546987166173

(1)结合材料一回答,为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总结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请写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请你说一说你对祖国统一趋势的看法。
(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其中的三件外交上的大事。
(5)材料四中外交出现“鼎盛”的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研究历史,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史料。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口述史料】

驾驶第一辆国产汽车的老师傅马国范说:“想当年我十八岁学会了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我是个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组织上决定选派12名优秀的司机驾驶第一批国产汽车,我被选上了,而且是驾驶第一辆。”


(1)结合材料回答,我国第一批国产汽车是在“一五计划”期间由哪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图片史料】



(2)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国家统一,我国在上面邮票中的两个地区分别采用了什么特殊政治制度?请分析找出这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实物史料】

下图为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里保存的“生死契约”及其“契约”内容介绍。



(3)小岗村这张“生死契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这之后中央在全国农村逐步推行了什么制度?在土地所有制问题上,这次改革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重大不同呢?

【文献史料】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4)上述文献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问题发表的一篇谈话,这位“总设计师”是谁?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什么样的作用?
2021-07-13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部分   

1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材料一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3)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2023-04-23更新 | 7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共产党在掌握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解放军和华侨的代表,与会代表 围绕新中国的名称、都城、纪年法、国旗、国歌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形成最终决定,会议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政府委员。这样看来,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团结建国的精神。

材料   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实现澳门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1)概括上述文字材料一所体现的观点, 并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根据上述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方针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方面所体现的共同特点。
2023-09-0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