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4 题号:1400445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产量(亿昔特)39.7922.1334.55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摘选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但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发展迟滞不前甚至有严重倒退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无力控制一个具有7亿消费群的国家经济,导致人民对现有生活的状况日渐不满。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开始推行由周恩来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尝试对当时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摘编自《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5年该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5年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两项重要创举。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很大,主要是来自企业家套利活动导致的配置效率的改进,来自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馆陶公共食堂停伙,不仅仅是食堂本身的问题,还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等紧密相连。

       ——罗平汉《“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

材料二     197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加剧了农村饥荒,小岗村村民被逼无奈,不得不铤而走险。……清晰的责、权、利划分,立即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出现了男女老幼齐下地的火热劳动场面。

——新华社《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典藏版)》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早期)摆上决策台面的,是一些更为紧迫的问题:8亿农民搞饭吃,但粮食问题远未过关;经济权力高度集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却极其低下;企业还是行政机关的附庸,急需扩大经营自主权……国家为解决那一连串实际经济问题的种种努力,被引向了一个日后看来意义深远的新方向——反计划体制的集权模式而行之……。

——周其仁《城乡中国》

材料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企业的股权结构趋于多元化和相互融合,要找到一个单一所有制的企业越来越难。应摒弃按所有制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传统做法,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除了对为数不多的特定行业和企业实行进入限制或经营活动管制,其他行业和企业一律实行“竞争中性”。

——摘编自刘世锦等《读懂“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将如何踏上新征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谈谈你对“共产风”“浮夸风”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田单干”的做法是怎样清晰划分“责、权、利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我国政府为解决国企“资源配置的效率却极其低下”采取了什么措施?“日后看来意义深远的新方向”指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主张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2024-04-10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古老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各个领域的开明人士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求索之路。从自强、维新、革命,再到思想文化的革新洗礼,每一步都叩响了中华民族试图浴火重生的命运之音。

材料二: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的救国之路是建立在汲取先进经验与结合中国国情基础之上的,这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引我们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的建设之路是建立在所有制改造、体制改革、理论建设基础之上的,这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指引我们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自强”“革命”“思想文化的革新”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体制改革”关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写出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共会议。在建设之路的探索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哪一理论体系?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2023-10-25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生产队农民签订的保证书

材料二   现行体制条条框框粗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我们不端冒味,大胆向你们伸手要权。我们知道目前体制要大改还不可能,但给我们松松绑,给点必要的权力是可以做到的。

——1984年福建省55名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给省委领导同志写的《请给我们“松绑”》

材料三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层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大包干纪念馆”为什么建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方法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是如何给国企“松绑”的?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经济政策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024-04-25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