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14193984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



(1)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被诬陷”发生在哪一时期?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3)请从图中任选一位模范人物拟一个称颂词,并对他的事迹简要叙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进行了总结,每个时期的奋斗都有标志性的特点。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特点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史实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决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之一是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为世界和平稳 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摆脱了西方那种靠殖民掠夺的模式,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摘编自陈伟等《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材料三:《决议》总结提炼了百年党史积累的宝贵经验,即“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有其内 、在逻辑体系与深刻内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胜利之本,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为党百年奋斗奠定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组织基础;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确保党百年奋斗的正确道路方向;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除旧布斯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王殷《“十个坚持”的逻辑体系与深刻内涵》

(1)将下列史实与材料一中的①②③对应起来(只写代号)。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C.井冈山会师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认识。
2024-05-11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材料二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

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时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
粮食产量20000万吨17000万吨14350万吨14750万吨

(1)材料一中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这说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到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现象,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2023-05-17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二       到 1956 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 99%、私营商业人数的 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怎样的历史事实?有何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2020-05-30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