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李大钊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科学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在他的手中点燃,照亮中国的前路。这一“科学主义”是(     

A.共产主义B.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D.新民主主义
2024-03-19更新 | 43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艾思奇(1916—1966),云南腾冲人,1925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中国化人物及著作,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以下对艾思奇学习马克思主义帮助最大的可能是(     
A.陈独秀《敬告青年》B.茅盾《子夜》
C.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鲁迅《狂人日记》
2021-01-28更新 | 97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为《建党前夕的上海》。据此可知,当时上海(     
时间情况
1917年11月上海媒体首发“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闻
1920年9月《新青年》编辑部迁至上海
1920年11月上海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了报纸、杂志、书籍等共300多种
A.工人运动高涨B.革命党力量涣散
C.社会局势动荡D.马克思主义兴起
2024-03-06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