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4298400
政治制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选自 《中国通史》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据材料二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秦国……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3)材料三中的“这位新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这位新皇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依据材料概括这项措施的特点?

材料四: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对地方实施管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九年级同学以“中国古代大一统”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相关文物进行布展。

(1)请按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

第二组同学将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特点总结并绘制如下图示。

(2)请在上述大一统的特点中任选一个,找到对应的佐证文物序号填入下表,并仿照事例说明其在推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特点佐证文物(序号)   
国家统一反映了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完成国家统一。
“要在中央”

郡县体制

因俗而治


(3)参加了此次项目化学习,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认识。
2024-06-14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街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1)材料一中的"以有诸侯"源于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为避免“战斗不休”,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来巩固国家统一?
(2)阅读材料二,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汉书》是如何评叙刘彻的?历史上经常把他和谁并称?他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遗留的问题的?
2023-10-01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3周年。43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

材料二:



(2)请说出材料二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3)材料三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材料三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四: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四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
(5)综合以上材料,请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2-04-07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