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 题号:14333125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富国强兵,危机可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泰《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二   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

——摘编自《民报》

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19209月前(篇)19209月后(篇)
思想(启蒙)652
文学3910
新诗140101
小说3415
科学社会主义179
俄国研究441
国民革命013
世界革命02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   可惜道光、成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   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遗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10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10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少数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其中“学西洋”具体指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的行动。“西学致强”目的是否达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兵变”是指什么事件。“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最后推翻的旧政权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天换地的壮举”的感悟。
2023-09-07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看图说史】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厂          轮船招商局             京师同文馆                  赴美留学幼童
(1)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场变革?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材料三   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
2021-01-28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