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145954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附: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表。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材料二: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殖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糟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建党100周年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分析这些代表为了践行建党精神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二,推出新旧革命“殖变”的表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四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据材料四,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材料五   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一切反动腐朽的恶势力都显得那样猥琐渺小,摇摇欲坠。……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五中的“反动腐朽的恶势力”主要是指哪些?并简要分析五四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的原因。

材料六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6)根据材料六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七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五四时期,这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是起很大作用的。

——毛泽东


(7)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广义概念的角度说出毛泽东认为“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的原因。

材料八   



(8)指出材料八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史实。并归纳这些史实的历史作用。
2020-05-06更新 | 41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摘编自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摘自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三大战役示意图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摘自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材料四   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中的图片相关的历史会议及其意义,并写出文字材料中“起义”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片中A、B两处战役的名称。根据材料三的文字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法有哪些?
2023-03-05更新 | 10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引自《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材料二: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材料一反映的这次党代会对中国的革命面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次会议确立了“消灭阶级”的奋斗目标,请问建国后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来“消灭”城乡的剥削阶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中国逐步建立起了怎样经济体制20多年后,为了冲破这种体制的束缚,中国农民又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哪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经验是什么?

2018-05-12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