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707 题号:1497662
阅读下列材料: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苛政猛于虎也。
请回答:
(1)这些材料是谁的名言?他生活在哪个时期?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战国时孟子的主张和他一样,孟子提出什么观点?后人把他们合称为什么?
【知识点】 中华文化的勃兴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它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它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的水平。


材料二:中国汉字“马”字的演变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有什么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举出一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3)材料二中“甲骨文”出现于哪个朝代?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写出一点即可)
2020-03-18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提出了什么思想?为此,孔子有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他是怎样做的?
(3)你从材料三孔子的这些言论中得到哪些学习的启示?
2020-09-23更新 | 5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
(1)从图1、图2两幅图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得以称霸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战役对比

时期战役双方兵力持续时间伤亡人数目的
春秋城濮之战8-9万楚11一天共约2万人成为霸主
战国长平之战30-50万赵40-50三年20万赵45统一全国
(3)根据材料三表格,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材料四   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归纳商鞅变法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请从中选择一项内容分析其影响。

材料五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东周列国纷争……使中国人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国早期哲学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国,如果得到某一国君的赏识,便为之出谋划策。各种学术流派形成,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经过他们的弟子加工、补充后,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经典。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5)材料五反映了东周时期的什么局面?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2-11-04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