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5111093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放映的好剧《觉醒年代》,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由迷茫走向觉醒的过程。让我们走进这段光辉岁月,感受青春的热血澎湃,感悟民族的伟大觉醒!
【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英、美、法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规定“德国在山东所有特权包括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权利一并转让给日本”。


(1)根据材料一,说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通过此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材料二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材料三   191963日,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消息传出,6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3)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哪一阶级成为了运动的主力?
【思想再觉醒】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指出1919年后在思想宣传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革命新觉醒】

材料五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4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5)结合上面的材料和图片指出“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会议而闻名天下?

材料六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两个词语高度概括这一“大事变”的意义。
【斗争中觉醒】

材料七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7)材料七所述事件是在哪一工人运动失败之后?
【新时代觉醒】
(8)畅所欲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怎样做才算具备“觉醒”意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回望党的百年历史,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写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名称,并举出中外历史上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的两件大事。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概括中共为探索该道路所作出的努力。
(3)据材料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态度在此次“会议上”得到了怎样的改变?
2024-04-07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上奏:“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自1861年至1864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等一批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表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

译书类别

英国

美国

日本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摘编自张同冰、丁俊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材料三   表为1919-1922翻译的部分俄国书籍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的湖南女工问题》《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

——摘编自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目的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此阶段译书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所翻译书籍的时代价值。
2024-03-01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不断探寻中国的生存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

﹣﹣百度百科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个舶来的主义,终成一个民族追随的信仰。

﹣﹣《复兴之路》

材料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一个理由。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请举一例。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宣传阵地是哪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性质。
(4)材料四中“一个舶来的主义”是指什么?谁首先将这种主义介绍到中国?请列举他的一部著作。
(5)材料五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谁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
2020-01-05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