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公车上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5164217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推行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皇帝”是谁?这场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作什么?
(3)依据材料二谈谈“变法维新”在经济、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自强运动的强化”的?
(4)用一句话概括变法维新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如: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学堂、设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北洋海军等等。

材料二: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 “求富”,强调以 “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 “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 “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5)根据材料四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2021-08-21更新 | 1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体制方面做更深入的变革。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践行其主张的一项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早期的维新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戊戌变法期间一位重要领导人。
(3)材料三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2024-03-03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的灾祸迫在眉睫,康有为又一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紧迫性。

材料二: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在此过程中他们做出了哪些努力。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两则材料对戊戌变法评价观点的异同点。
2021-04-12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