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5284814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不断走向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和曲折历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近代化】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图中是近代常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的经营大成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1)材料中的“粤匪扰乱”是指什么?其主要领导人是谁?“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客观效果如何?
(2)材料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种经济思潮?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状元实业家”是谁?
【政治近代化】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教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辰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着,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3)材料一中的“两大政治运动”分别指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为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孙中山在1924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
【思想近代化】


《青年杂志》封面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4)图片与近代哪一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上层社会力量与哪一阶级力量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阶级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阶层进行了伟大且艰苦的斗争,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一探索经过现代化这一中国近代社会最宏观、内在而深刻的历史运动的整合,化为一股强大且不可阻挡的物质力量,给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材料三

中共七大会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具体史实,分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近代化探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怎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理论探索道路中,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新三民主义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3)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
2023-12-11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或“变计”,是洋务派最初提出的命题。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指出,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之际,“识时务者当知变计耳”。“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时势变了,“祖宗成法”不能不变,“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奕近、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郭嵩焘、曾纪泽等人都强调“变局论”,均为“变计”奔走呼号。郑观应、薛福成、王韬、冯桂芬等还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成为早期维新派。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计”。洋务运动要“靖内寇,御外侮”,“修补破屋,不使倾倒、维新变法则要“大变”“全变”“骤变”,要“变体”“变道”,要全面效法“西学”“西政”,采用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立场,把儒学中的“仁爱”“天下大公”“小康大同”与西学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结合起来,建立“宪政”国家。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变计”与戊戌变法运动“变计”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关系。
(3)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变计”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那些作用?
2023-05-27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战争名称。材料二中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在此道路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思想理论是什么?
(5)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百年奋斗。你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历史中得到什么认识?
2021-10-25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