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5366807
春秋战国干戈不息,可谓乱世,然而社会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战国尤甚。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发愤图强的改革】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大师和经典辈出】

材料三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说说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工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材料三中涉及诸子百家中哪些主要学派?
(5)本题所呈现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三个领域?请依次写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列举2条材料一中“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2022-03-18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优点)者而从(学习)之,其不善者改之。”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现代国家困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国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孔子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下列观点分别是诸子百家中谁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依法治国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

(3)归纳材料三提出的现代化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019-02-21更新 | 6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


材料五: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也。

——《史记》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商君的主要措施?
(3)材料四所示的三位分别属于哪家学派?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与材料四中谁一致(选填A、B、C),结合所学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5)根据五则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2022-11-04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