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545779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应如何实现“自强”?为此,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说说,哪一运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并根据材料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近代史上的这两次改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经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是由哪一事件拉开序幕的? 结果如何?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中国在深化改革,请你就当前中国的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2018-10-27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同一时期,许多国家也在进行学习和探索。按要求完成下列主题式学习活动。
步骤一:走进历史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个。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阶级或政治派别的要求?
(3)为宣传“德赛两先生”,发起了什么运动?
(4)日本人“眼观八方”,在国弱时,拿来先进才智进行消化。你能运用所学的史实说明吗?
步骤二:探究历史
(5)根据材料一、二、三,请用图示法理清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步骤三:感悟历史
(6)回首近代化的学习历程和日本学习西方的过程的史实,你认为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16-11-27更新 | 48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外交大事
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材料四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五   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4)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五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5)根据材料六,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2022-04-1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