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全民族团结抗战及胜利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54577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表格。

时间事件危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实施殖民统治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
1935年华北自治运动妄图占领华北五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妄图吞并中国

材料二: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三: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


(1)面对材料一中日本的侵略,我国军民作出了怎样的抗争?
(2)材料二中的战役为何能取得成功?这次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有何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战争史、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在近代,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二:1896年清末诗人邱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精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反映的是哪一年什么历史事件?50年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11年革命”是指哪个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1911年革命”重大历史功绩。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学完这段历史后有何感悟和启示?
2022-09-10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谈判桌、签约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场景,一些场景定格了一场战争的终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其结果有何共同之处?你认为出现这种共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四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结果?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国在图二的条约中被占领的什么地方终于在图四反映的战争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对比前三次战争,你对图四反映的战争结果有什么认识?
2020-01-13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公开宣称: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材料二:


材料三: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被迫放弃速战速决战略,改以长期战为主,实施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逐渐减少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而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间,日军只对国民党军进行了一些有限规模的战役进攻,而用于对敌后战场作战的兵力则分别为54万人、47万人、46万人、33.2万人、35万人;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日本关东军除外)的比例,分别达到62%、58%、75%、63%、58%。随着日军作战重点的转移和国民党在抗战方面的日趋消极,抗日战争的重担就主要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肩上,敌后战场逐步上升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朱德选集》

材料四: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于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


(1)材料一中,蒋介石认为“御侮”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材料二中,蒋介石对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态度?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态度发生变化,导致蒋介石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023-02-21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