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3 题号:1552630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一所反映的战争结束后所签订的条约是《           
图二所示黄海激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谁?
图三所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2)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探索?(列举相关事件)在“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中,“革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材料三: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3)指出材料三中“诞生于上海”和“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四:1978年底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新华网”
(4)中共中央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近现代走过的发展历程为今天中国的崛起及发展留下了哪些教训或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海疆·内河·主权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土地为命脉的农本经济,导致中国社会中重陆轻海观念突出。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形成“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略格局。19世纪初的中国不具备近代工业的基础,没有发展近代海军和海防的能力。近代百余年间中国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几十次。

——摘编自周仕德《近代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原因管见》

材料二   以下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3件展品

            
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

材料三   内河航行权是在本国江、河、湖水道上从事航行、不容任何外国侵犯的主权。

时间

事件

1858年6月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946年11月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但由于当时中国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对等的实现权利,实际上全中国内河向美国开放。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准备发起战役,英国海军“紫石英号”军舰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多次警告无效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列强从海上入侵”的史实。分析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写出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的一件展品。(写序号)概括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战役的名称。分析从1858年到1949年,我国内河航行权发生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2022-01-20更新 | 1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他建设西北,抬棺西征,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从他们的英雄事迹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历史人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4-03-03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光绪皇帝登基24年,亲政也已经11年,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尤其因战争失败,割地赔款,倍受欺侮。最关键的问题,是以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军力量输给同在亚洲的日本——这个国人素来看不上眼的倭国。将所谓同治中兴、洋务运动以来积攒的一点底子,败得是一干二净。

材料二   刚到日本时,孙中山即拜访康有为,希望两派联合。但康有为“称奉清帝衣带诏,以帝王师自命,意气甚盛。视中山一派为叛逆,隐存羞与为伍之见”,梁启超与康有为不同,到日本不久他就与孙中善等建立了联系。1899年康有为被迫离开日本后,“与孙来往日密,渐赞成革命”,以至有孙康两党合作计划。虽然在康有为的阻挠下没能实现,但由此可见孙中山等对梁启超的影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治中兴,洋务运动以来积攒的一点底子”在哪次战争中败得一干二净?“割地赔款”的内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和梁启超对待孙中山的态度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022-11-27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