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开国大典 > 开国大典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55753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午3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登上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30万群众欢声雷动。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国歌的乐曲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读完毕……阅兵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游行,群情沸腾。

--材料摘自《民国春秋:四十一章--开国大典》


(1)材料一的文字记录的事件发生在历史上的哪一天?“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内容有哪些?(需列举出两例即可)

材料二: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从而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她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张海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抗美援朝决策是必要的、正确的。新中国当时在那样严重困难情况下,中共中央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敢于做出决策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朝鲜战场进行较量,中国虽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痛了美国军政当局,打痛了美国军队,整个世界才对中国刮目相看,一改中国近代以来软弱可欺的无能形象,一扫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耻辱。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了。

--齐德学《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抗美援朝决策是必要的、正确的”。

材料四: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4)根据材料四,概括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在材料中,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5)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天安门城楼(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材料三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举办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伟大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29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复兴之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独立】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宣告“崭新的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其中“新”的具体表现。

【工业奠基】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改革促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强调高速发展的模式。1978年以来,中国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发展速度合理实在;开始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优化状态。

——摘自狄小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3)简述上图会议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文字,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变化?

【理论引领】

材料四



(4)请将材料四中思维导图的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复兴之路”的探索历程中应得到哪些历史经验?
2023-07-06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一毛泽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图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三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图一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亲自升起第一面国旗时,乐队演奏的国歌是什么?它是什么会议通过作为国歌的?
(3)图一中场面发生的这一天是我国现在什么节日的来源?
(4)图二、图三的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5)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目的是什么?
2019-04-09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