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563645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武夷岩茶出口海外,最方便的路线是沿崇阳溪、建溪入闽江,直下福州港。按照清江苏巡抚梁章钜的说法:“该夷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夷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分别与哪些条约有关?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四认为,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力争福州开埠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条约签订后,对中国人民的压榨空前加大,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话说:“此次创巨痛深,实与亡国无异。”在材料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与亡国无异”的一条,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 辛丑条约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清朝变成洋人廷。

——节选自《中华历史五千年》之《晚晴悲歌》

材料四:(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材料一中的“为生存计”体现出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使“清朝变成洋人廷”的不平等条约是?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表明“清朝变成洋人廷”?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两例即可)
2022-10-07更新 | 18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学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之 路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城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 的统一政府,而其所整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井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 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三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 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标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其所辖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是从1840年开始的。
(4)1927年星火燎原后,中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978年伟大转折后,中国又 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正确的建设道路。“洗雪国耻”践行了哪一伟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 国能够“洗雪国耻”的最主要原因。
2024-04-09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备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沙俄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   关于19世纪末中国国内形势的一幅漫画:《时局图》(下图)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后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比其他参战国从中国得到的更多的好处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时局图》反映甲午战争后列强如何加强对中国的侵略的?1899年,美国为加紧侵略中国、和其他各国在中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提出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产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遭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023-11-09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