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15834995
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把握着时代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林则徐搜集各种报刊,看着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在编写《四洲志》之余,他还搜集了大量的船炮模型图纸等资料,希望进行仿制。

——摘编自2004年第7期《炎黄春秋》《林则徐译报:中国人办报的先声》


(1)材料一中,林则徐翻译外国报刊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与近代的哪场近代化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材料二: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2021-03-09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历史事件(至少举出两例)?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所示分别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3)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综观上述近代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4-03-26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对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材料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部原因和开始标志。
(2)根据思维导图,总结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材料三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
(4)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近代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让中国走上了一独特而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
2024-03-11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