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 科举制的完善(唐)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09 题号:16070270
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
【知识点】 科举制的完善(唐)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新旧《唐书》对所载830名进士依其社会门第进行统计分析,世族子弟与寒门子弟各占71%和16%,小姓子弟为13%。该统计数据表明,唐朝科举制
A.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特设的制度B.兼顾寒族、小姓,扩大了选拔范围
C.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D.完全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2020-08-03更新 | 270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唐朝考生通过省试中举后,还要通过吏部“铨选”,即通过“身”“言”“书”“判”四个内容的选拔考试合格后才能被授予官职。据此推断,唐朝科举考试(     
A.注重综合能力B.官员选拔标准严格C.注重公平公正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7日内更新 | 138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在官僚的选拔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   
A.隋唐B.北宋C.元朝D.明清
2020-04-16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