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的完善(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5 道试题
1 .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精神印记·思想激荡】

材料一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子曰:“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论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政治印记·制度留痕】

材料二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唐代实行了什么制度?与前朝相比说说这一制度的“进步性”?
【物态印记·技术创新】

材料三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宋代改变世界的三项科技发明中任选一项,说说它曾是怎么改变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
今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等3地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科举每年一次,进士大致录取数人至五六十人,中唐以后固定在三十人左下。进士及第,极为荣耀。描写及第进士的诗句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今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唐时有“杏园宴”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探花,即同一榜进士中选出两位,称作两街探花使,让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内外名园,摘取名花。该制度是(     
A.察举制B.行省制C.科举制D.分封制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科举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
隋炀帝时,①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
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②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
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在全国范围营造读书风气。
明朝
考试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两股对仗文字,称之为③。

材料二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因为参加殿试而一举成名。文中提出了“天民说”,认为皇帝必须爱护人民,否则就是违背天意。这一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明朝的学校教育已经完全成为科举考试储备人才的地方,在明朝,非国子监生和府州县生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文体上的严苛要求虽然增加了考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方便评分阅卷,但也限制了人们的思维。

——摘编自张宇辰《刍议明朝状元卷折射的中国科举制度》

(1)请将图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2)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赵秉忠状元卷属于哪一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科举制的特点。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源远流长,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与血缘部族国家相适应,政治核心来自世卿世禄;春秋战国大动荡,在选拔官吏上军功制和养士制替代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训,逐步形成了以察举制为主体,辅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纳赀等多种制度的配套体系;为了剥夺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并消除察举不实的弊端,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作为察举替代,同时在察举中采取附加考试举措;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到了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并显示出它与帝制王朝政治的巨大亲和力。到了宋朝,科举制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孙录见,西北大学学报,2021.11。

材料二: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情况表

朝代录取人数状元人数
唐朝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这一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昨日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是从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思想统一、边疆治理等角度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个制度的首创者是谁?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唐朝“在制度和文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各写1点即可)

材料四   边疆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国家大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经三个阶段,自秦汉时期初建规模,经隋唐、元、明王朝的充实完善,到清朝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4)中国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依据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对边疆的治理为例,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每个朝代各举一例即可)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唐朝,许多庶族出身的人通过科举考取进士从而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以下最能体现考取进士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五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诗歌抒发情怀。下列描绘科举制的诗句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唐朝时,荆南地区每年要送举人赴京应考。可连着四五十年没考中一人,于是人们视荆南地区为“天荒”。850年,终于有考生考中进士,破了“天荒”。这个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分封制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东·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半两钱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三)(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