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5 题号:16132139
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 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来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罗斯福总统指示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创造。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美国海军史》

材料二 战争初期的灾难使美国只剩下3艘第一线的航空母舰,但此事件后的两年内,其航空母舰的数量便猛增到50艘。同样,海军飞机的数量也从1941年的3 638架上升到1944年的30 070架;潜艇的数量从1941年的11艘增加到1944年的77艘。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的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的。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的原因。
(2)材料二中“战争初期的灾难”指哪一事件?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
(3)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主题是什么?
2020-05-20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
45.2%28.4%40.6%16.5%8.4%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为实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德国发动了哪场战争?结局如何?

2017-12-09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沙皇颁布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1)材料一中“法令”的颁布者是哪位沙皇?“法令”废除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渝吉《脱亚论》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请举出“废旧制,立新政”的措施。(答一点即可)

材料三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依据材料三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政策的制定者是谁?

材料四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因此,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防止暴力、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相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4)材料四“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哪一手段反其道而行之?从而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哪一危机的影响?
2022-05-26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