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6152911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摘自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取自然的器官……”

——摘编自萧前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材料三   【劳动开创新时代】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据苏联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摘自统编历史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1)上面的建筑工程源于美国哪一政策?解决何问题?有何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劳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画线的关键词任举一例进行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取得的重要成就及举措。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列宁)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据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材料二   美国1929年和1933年国民收入和失业率对比图(见下图)


1931年,无法得到国家援助的美国失业群众,用无比羡慕的目光投向莫斯科、柏林。罗斯福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为摆脱困境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美国国民收入和失业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试验性疗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及产生的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的认识。
2024-02-02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列宁说: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材料三: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事后承认,那年的评选,邓小平并不是热门候选人。因为他刚刚复出,中国经济一片凋敝,中国在世界上还微不足道。但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时代》周刊为邓小平大胆进行经济改革和主政后务实而大胆的风格投上了赞赏的一票。

——《中国日报》网

材料四:某法案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与雇主谈判签订雇佣合同。规定工人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水平,禁止以参加公司工作作为雇佣条件。根据这个法案,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1)材料一中的“器物层面”和“观念层面”所对应的近代化探索活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策”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时代》周刊为什么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1978年,他的哪些重大决策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那一瞬”?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法案?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以后的经济应当如何发展?
2021-05-20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某班同学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任务一【摘抄历史文献——感受改革创新】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列宁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这些摘抄片段分别体现了两国改革有何创新之处?并简述其共同影响。
任务二【绘制历史图表——体会科技创新】

中国、美国、英国、印度4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示意图
(2)上图中②代表印度,请写出①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 【查阅历史资料——感悟创新力量】

(3)同学们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归类形成上图提纲,准备分类展示学习成果。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围绕“创新的力量”进行阐释。
2024-06-10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