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7 题号:16179393
口号标语等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口号标语

第一组“自强”、“求富”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主”、“科学”
第三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第二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四组“联产承包好”
“要想富,先修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写出第一组口号标语反映出的中国近代前期的时代主题。
(2)在第二组、第三组两组中任选一组,写出该组口号标语出现的历史时期;并分析其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第四组口号标语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哪些决策、战略和理念?
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8]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党领导人民争取的“光明前途”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确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次会议?指出材料三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什么?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共和国的历史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随之而来的50年代,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材料二反映了中共中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引下,农村逐步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三   A“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习近平


(3)材料三中的三则信息说明了什么?
2019-03-01更新 | 10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美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表


——胡鞍钢等《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年)》

材料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的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的认识。
2021-08-21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