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9 题号:16329553
古今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群星闪耀,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墨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后世的人类社会。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915—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和老子在认识世界方面分别有怎样主张?据材料一指出,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得益于哪一事件?此后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着怎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

材料一: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摘自《论语·颜渊》

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自《论语·卫灵公》

(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根据材料一,指出他所属的学派以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材料二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形成“学派繁茁”局面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3)根据材料三,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材料一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时期谁的主张?他属于哪个学派?
(2)“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二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汉字。”



(3)材料二中提到“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朝代?该朝代的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如上图所示,请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三,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21-01-21更新 | 8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一著作里的“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治理)之以德,齐(整顿)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论争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2018-02-23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