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中外交往 > 国际大都会长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636845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


材料三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丝绸沿着丝绸古道,运到地中海地区,很快成为那里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普遍追求,丝绸贸易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13世纪末以后,中国的丝绸锦缎又成为意大利各地显贵及罗马教廷的时兴服饰。从唐代开始,瓷器在中国对外输出品中逐渐成为大宗货物。在17世纪以前,瓷器在欧洲只是一种新奇的珍玩,到了18世纪初,瓷器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收藏品及装饰品。

材料四   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很多,其中有南方的南诏。南诏的生金、丹砂、浪人剑、棉布等土特产传入唐朝,南诏乐也传入唐朝。南诏从汉地吸收不少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南诏手工业发达起来,与蜀地不相上下。唐文化也大量传入南诏。

材料五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祆教人,就有20万。”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太宗、唐玄宗时开创的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写出唐朝人口在649-741年间的变化趋势。
(3)741-760年间人口下降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根据材料三,写出在西方影响比较大的两种中国商品。
(5)材料四反映了唐朝时期民族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6)材料五反映出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 国际大都会长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2)依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郑和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019-01-16更新 | 5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至少两点)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什么?

材料三: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市舶收入占全国收入的20%。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具有什么特点?朝廷设计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4)以史为鉴,唐宋对外交往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何启示?
2021-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北宋开封城内人口稠密居民数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有夜市,通晓不绝。

材料三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梁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二,归纳开封城内的商业活动有哪些特点。
2022-09-22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