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0 题号:16406920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秦朝在其所辖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指出实行这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2)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知黎庶,亦能覆舟。”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3)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要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起源】

材料一



(1)从造字方法上看,“牛字”使用了哪一造字方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思想光芒】

材料二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孟子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一项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证明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3)材料三中“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何意义。
【焕发新生】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3-12-17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我国哪位教育学家的言论?说说他的教育成就?
(2)上面材料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他的什么教育思想?
(3)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4)除上面他说过的三句话外,你还能列举一例吗?
2021-11-04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


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学习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学习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分别指出。
2017-11-17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