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7 题号:16564413
科技和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在英国,生活在2万人以上城市中的人口在1801年是150万,占人口总数的17%,1851年是630万,占人口总数的35%;1891年是1560万,占人口总数的54%。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7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此时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者却在政治上鼓吹“君权神授”,维护封建专制思想;经济上,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垄断商品专卖权,控制国内外贸易。……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他(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摘自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磁石”在航行方面的作用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从“印刷术、火药”中任选一项,谈谈其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怎样的作用?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更是飞速发展,请列举新中国科技成就一例。
(2)依据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两个重大变化?列举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发明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法两国爆发革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两国革命有何共同影响?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美国经济面临怎样的困境?“这个政府”采用什么手段“挽救了它”?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据部颁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1921年苏维埃俄国推行了哪一政策及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   张伟《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推行“新政”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实践摸索中不断形成并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从把民营经济当成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就能更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境界。

——陈凌《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材料四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应该改而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2-04-22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们面对危机反映不同,结果不同,进而影响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 年下降了 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1)材料一中所述的危机对美国造成了怎样的打击?胡佛政府应对危机有何 举措?罗斯福政府又是怎样挽回了“人们对现有制度的信心?

材料二 政权1931年日本发动“九﹣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进一步侵略华北,1933年日军向长城各口进攻,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压迫国民政府中央的势力退出华北,策动“华北自治”,图谋华北与中央政府分离,1937年 7月7日晚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蓄谋侵略宛平城。

﹣﹣摘自张海麻《中国近代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年代我国面临怎样的危机?中国人民是怎样应对这一危机的?
2019-01-17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很多保守派人士担心罗斯福将银行、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国有化,并最终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摘编自夏克传《谈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政策变化。
(2)你是否同意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3-03-1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